行业资讯|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
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6-29
  • 文章来源:杭州百达悦晟科技有限公司

1884年革兰氏染色法被发明,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,根据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基本特征,细菌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:G阳性(G+)和G阴性(G-)。前者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仍然保留初染结晶紫的蓝紫色,后者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则先脱去了初染结晶紫的颜色,带上了复杂蕃红或沙黄的红色。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在细胞壁结构、染色结果、对青霉素敏感性、产生的毒素、引发的疾病等方面存在区别。


1、细胞壁结构:

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,主要由肽聚糖组成,含量丰富。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,分为内、外两层,内层为肽聚糖层较薄,外层为脂多糖等特殊成分。


2、染色结果:

经过革兰氏染色后,阳性菌呈紫色。这是因为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致密,能保留结晶紫-碘复合物。而阴性菌呈红色,是由于其细胞壁结构疏松,结晶紫-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洗脱,再被复染成红色。


3、对青霉素敏感性:

革兰氏阳性菌一般对青霉素较为敏感。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,青霉素能有效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。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较低,因为其细胞壁结构特殊,青霉素难以发挥作用。


4、产生的毒素:

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产生外毒素,如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,可引起神经系统的严重病变。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产生内毒素,如大肠杆菌产生的内毒素,可导致发热、休克等症状。


5、引发的疾病:

革兰氏阳性菌常引起化脓性感染,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脓肿等。革兰氏阴性菌常引起肠道感染、尿路感染等,如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等疾病。